2)第十八章 开拍(中) 大章_韩国之飓风偶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吸引到眼球了,就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有些人根本不明白电影是什么,做着我一定可以万众瞩目的梦,然后拍出一堆不堪入目,连1块银幕都进不了的垃圾。150亿韩元,如果真有这些钱,拿去清理忠武路的厕所都比这更有意义,如果没有这些钱,那么几个月后,我们看到的新闻可能就是某位明星申请破产保护的笑料!”

  整篇文字都在讽刺和嘲弄,而且发表类似言论的,也不只它一家。

  同样对这份演员名单进行质疑,《cine21》也不甘落后,新一期追踪的“未上映潜力电影”关注榜单上,《王的男人》从原本排名第6位,下降到15名以后,《cine21》给它的评价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这些嘲讽也并非毫无来由。

  自从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及电影剪阅制度取消,改为电影分级制度之后,韩国电影复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遭受着冲击。

  国内大量资本家受金融风暴对投资业的影响,手里有钱花不出去,如同美国几十年前华尔街猎杀好莱坞,资本家们也将目光投到慢慢振作起来的电影行业。

  大量资金涌入忠武路,原本还算单纯的这里,很快就被那一道道乱流搅成泥潭,曾经的艺术、梦想、奋斗,逐渐被金钱与商业取代,资本家们挥舞着手里的钞票,疯狂地占领了忠武路,大量电影也由此诞生。

  韩国每年有超过千部电影诞生,而每年的观影总人次,则维持在亿左右。

  平均下来,每部电影最多只有不到20万人观看,而一部电影的基本盈利线,却是150万人。

  资本家们投资电影,不是嫌弃钱太多随便扔着玩,而是想要盈利,想要赚钱!要从这么多电影里杀出,要让观众从一堆乱七八糟的片名里看到自己投资的电影,只靠电影故事是不行的,现在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渐渐的,大场面、大牌明星、大成本宣传,成为一部电影是否能够盈利的主要因素。

  这其中,明星的作用居于主导地位。

  那些媒体之所以毫不留情地批判,也是因为这点,一部电影没有大牌明星,先天上就弱了,至于以故事取胜逆袭?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

  但就像《screen》在对《王的男人》前景预测上调侃的那样:“比起这种小概率事件,我倒更愿意相信,明天就有一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砸进了我们的编辑室奉劝一句,年轻人,慢慢发展比较好,你并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伟大!”

  安俊赫从来都不觉得自己伟大。

  对媒体的这些攻击,公布名单之前他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他来说,这一切都只是炒作计划而已。

  电影不似电视剧那样可以边拍边播,进行了先期炒作后。至多只要一个月就可以拿出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