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1章 重建太学,开办官方学院_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是由地方举荐“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其对象便是民间子弟。

  直到西汉末年以后才有要求官僚贵族子弟入太学授业的情况。

  但这些人自幼养尊处优,又以通过特权赋予的“荫子”途径做官,对入学学习多缺乏热情。

  而民间子弟入太学,既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而且还能以此作为晋身之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过以前的太学虽不收学费,但生活费用仍需自理,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得不靠劳动谋生来维持学业。

  曹操用考试取代旧时挑选和地方推举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公平性。

  不过他目前只能在自己治下开展,组织考试,也就是兖州、颍川和徐州境内通过考试来选拔学生进入太学。

  不仅是入学的方式有重大变化,太学教授的内容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除了依然会教《易经》、《诗经》等经典外,还会开展军事、内政等更多的课程。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虽然民间早有私学,但私学无论规模和稳定性都不太好。

  因此在太学重建之时,曹操治下各地也会同一时间开启官方学院。从稚童开始,务必寻求每一阶段都有对应的课程,让孩子到少年再到青年都有书可读,有路可寻。

  由于新纸的出现,加上商会开设的平价书店,各种书籍早已开始大量的出现在民间。

  老百姓们好不容易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他们对此自然无比的珍惜。

  书院和太学开设最多三到五年后,曹操便会按照计划开启科举考试。一旦科举制度正式实施,那么从文帝开始施行数百年的察举制度,便会迎来它的终结。士族与地方的垄断也会出现一个破口,以戏志才为代表的寒门文士最希望看到的格局,也就会真正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前面说到太学会招收平民子弟,虽然免去学费,可却不会顾及他们的生活。

  新开办的太学或者地方学院,则会主动给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还会开设图书馆提供免费借阅的书籍,让他们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读书的梦想。

  太学和地方学院的建立改革,肯定会遭到莫大的阻力。

  不过现在曹操提前成为了丞相,他现在便可以独断专行重开太学,开办地方学院。

  教化百姓是件好事,不管是朝堂还是在野的大儒们都很支持。

  但这里面因为又开办了军事、数学、工科类的教学,招致他们的不满。

  哪怕朝堂上亲手把曹操抬到丞相位置的大臣们,私下里也有不少人反对。

  毕竟在这些儒家读书人看来,太学就应该是个纯粹教授儒学经典的地方。

  你现在教些军事、算学甚至工科方面的东西,成何体统?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面对朝中大臣激烈的反对,曹操拿出了丞相的权威,开始独断专行。不管你大臣们怎么哀嚎,曹操依然我行我素。

  终于,在曹操的坚持下,天子以及百官都拿他毫无办法,最终只得在尽全力争得儒学教学比例提升的结果后,同意重开了这个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太学。

  陈留工坊,在曹操的运作下成为了太学的附属机构,也终于迎来了等候多时的“转正”,它将来也会是算学和工科类学生实践,甚至开始正式工作生涯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