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0章 剿匪出动_明末最强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j李昌荼的民政局在屯田的时候,也研究如何提高耕田的产量。

  温越得知这个消息后。

  突然记起徐光启这事。

  要说徐光启真是放他鸽子,放许久了。

  天启五年的时候,便受到温越的邀请过来,可是当时他编辑书籍正在兴头上,便推脱到天启六年过来。

  不过天启六年,建虏入寇。

  没得办法,徐光启又不能来了。

  等着建虏被打退,温越又邀请徐光启的时候。

  徐光启著书正在关键时刻,说还有一些时间,便著书完毕,然后过来。

  正好,趁这个机会,温越便派人去邀请徐光启。

  即便人不过来,他新编辑的《农政全书》也得过来。

  《农政全书》著书起于万历年间,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

  总结与保留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华,展现了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

  《农政全书》的精要之处也在于,徐光启并没有仅仅将农业问题拘泥于对以往的农业科学知识的总结,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更为长远的政治生态上,将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相结合,使《农政全书》超越了以往的纯技术性的农业书籍,集中表达了徐光启以农治国的农业生态观。

  此书,非常重要。

  因此,即便徐光启不能过来,这本书也要拿到手上。

  而且,除了《农政全书》外,温越记得明朝还有其他有关农业水利方面的书籍。

  所以,情报局的熊一扬就被温越召去说话。

  很快,在温越的指示下,熊一扬便派出些机灵点的夜不收,前往华亭、江南等地,收集有关农业方面的书籍。

  安排下去后,温越的目光转向其他地方。

  现在需要他重点关注的,主要是两件大事。

  一件是开垦屯田之事,另外一件则是招降匪徒的事情,另外一些杂事就是道路整修,以及火器研发等。

  光是山海关到宁远城这片土地是安排不下二十多万的百姓的。

  虽然温越打算后期继续北上,将废弃的锦州等地拿回来,可现在关外许多地方用人颇多,暂时还是需要先安排在宁远城以南。

  就比如现在百姓们在被官府召集在一起,做的事情,修路。

  想要富,先修路。

  修路的好处是说不完的。

  即便大明官府驿站颓废,但民间的邮递系统相当蓬勃。

  民间有一个民信局。

  在大明永乐年间就出现了,是商帮的私人机构创立,在明中期壮大。

  诸如邮寄信件、物品、汇兑等业务都可以在民信局办理。

  发展到现在,在民间已经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似乎没有受到乱世到来的影响。

  温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