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6章 纯导_东京文艺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纯导

  两人今天的拍摄都完成后,跑到了一处幽静的小酒馆,喝酒、谈闲天。

  “我打算参加今年的peer电影节。”大野长治道,“拍广告是为了筹集拍摄资金,已经攒得差不多了,打算下个星期开机。”

  “你父亲不肯资助你吗?”藤原圭问道。

  大野长治其实是个富二代,吃穿不愁,家里的产业可不仅仅只有大野书店,只是书店的工作最清闲,他才选择在这里头工作。

  “我没跟他提,我打算自己攒点钱。”大野长治道。

  藤原圭沉默了一下,问道:“电影剧本有了吗?”

  “我自己写了一个。”大野长治道,“怎么,你要看吗?”

  “可以。”藤原圭点点头。

  大野长治从身后的背包里掏出几张纸,递给藤原圭,在小酒馆昏暗的灯光下看了起来。

  藤原圭把剧本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然后叹道:“大野,伱并不擅长编剧。”

  这份剧本和大野长治前两部电影的剧本几乎差不多,剧本里充斥着各种隐喻,但是却没有一个顺畅的故事,作为一个电影剧本来说是不合格的。

  藤原圭看过大野长治的作品,发现作为导演,他并非毫无才能。他的镜头语言非常优秀,而且时常会有一些灵光一现非常有意思的想法。

  但是他也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他并不具备编剧才能。

  他之前的两部电影都是自编自导的作品,而他自己写的剧本非常糟糕。

  其实与其说是糟糕,倒不如说是大野长治根本就没考虑过除他以外的观众。他的电影就像是给他自己创作的,就像是一个只要当事人才能理解的荒诞离奇的梦,角色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梦呓,做梦的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外人却无从知晓。

  如果大野长治是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导演,他的那两部作品或许会被人不断地进行解读与解构,来分析他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背后的意义,但是很可惜,他只是个无名小卒,观众看到那些令人无法理解的情节时,只有一个想法:这都是什么玩意儿?

  第一次看大野长治电影的时候,藤原圭从里面看出一种熟悉的感觉,后来才反应过来,大野长治的电影和一个作家的作品风格有些相像。

  村上春树……

  说起村上春树,大部分人能想到的只有《挪威的森林》这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在曰本本土的销量已经破千万了,藤原圭一开始也想过文抄这本书,但是一来当时的自己没有村上春树这样的名人效应,二来这本书是80年代的作品,可能与时代不相容,所以放弃了。

  但实际上,这本书的流行度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这本书是他所有作品中最世俗化的一本。据说《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有自传性质的一部小说(羡慕),比起其它的小说,这本书讲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