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4章 【学学郭子仪的奏疏吧】_大唐第一莽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朕的这份飞禽传书,同样来自安阳县域。”

  “并且内容同样是你所奏的惨案,只不过它的内容更加详实细致。”

  “最重要的是,这是郭子仪亲自发给朕的急报。”

  “在这份飞禽传书之上,郭子仪的说法和你大同小异。同样是安阳县出现了巨匪,同样是安阳县衙的官员被杀,只不过嘛,行凶的歹徒不一样。”

  “比如在爱卿你的奏疏之中,你把郭子仪说成了杀官造反的恶徒,并且言之凿凿,显得义愤填膺。”

  “但是朕仔细回味你刚才的奏疏,却发现你通篇都是在猜测和推断。套用朕刚刚学过的一个说法,爱卿你这分明是疑罪从有的套路。”

  “哈哈哈哈,疑罪从有,诸位爱卿听到这个说法之后,是不是都感觉到十分新奇?”

  “朕也感觉很新奇,可是新奇之后忽然心里一阵阵的恐慌。”

  皇帝说到这里的时候,突然竟从龙椅上慢慢站起,然后目光扫视朝堂,看向在场的每一个官员。

  “疑罪从有,认为有罪就会按照有罪的方式推断,那么得到的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把怀疑的罪名给坐实。”

  “偏偏咱们大唐的朝律包容,很少会有官员因言获罪,所以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厥词都敢放,有时候某个官员参奏别人之时,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这种疑罪从有。”

  “臣认为某某有罪,臣猜测这事是他干的……”

  “诸位爱卿回忆回忆,汝等在参奏之时是不是经常这么说?而朕这位大唐的皇帝,在做出最终裁决的时候,恰恰也因为听信了汝等的说辞,故而对汝等参奏之事做出了决断。”

  “这让朕很恐慌啊!”

  “朕竟然听信了几十年的谗言。”

  “那些因谗言而获罪,那些因为疑罪从有而受罚的人,他们,冤不冤?”

  自从开元二十八年以后,皇帝很少这么长篇大论过。

  这一刻满朝文武心中凛然,仿佛又回到了唐玄宗年轻的时代。那时候的唐玄宗杀伐果断,做事有一股雷厉风行的狠劲,而那时候的朝廷官员,绝不敢像近几年这般的散漫。

  然而就在众臣心中凛然之时,皇帝竟然慢悠悠的坐回了龙椅,似乎精气神不济,十分困倦的打个哈欠。

  “朕真是老了啊,说一点话就感觉疲倦。”

  皇帝打着哈欠,眼神似乎变的浑浊,但却不忘刚才的正事,招呼高力士把一份奏疏拿出来。

  “今日上朝的官员很多,朕就不让大家挨个传阅了,否则耽搁时间太久,让朕没法早点回宫休息。”

  “让高力士念给大家听吧,诸位爱卿听一听郭子仪的这份奏疏。等会听完之后,朕还有几个问题,到时候可能会问大家,让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你,孙爱卿,你参奏郭子仪之时,用的方法是疑罪从有。那么现在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