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0章 想不想办个学校_无敌正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这就是他最核心的思想。

  只不过在荀子之后。他的很多徒弟直接就奔向了法家的道路上。

  比如他的三个著名学生,李斯、韩非和张苍,全部都是法学大家,推崇的也全都是法家。

  所以很多人反感荀子的学说,不将他当成儒门子弟,对他的学生排斥的很厉害。

  尤其是对于他法治的思想,儒家更不喜欢。

  毕竟亲亲相隐,你好,我好,大家好。我犯了罪也不会被砍杀全家,皇帝要仁慈,这多好?

  为什么要用荀子的思想,一弄就杀全家?

  所以荀子的思想败落了,反而是孟子的思想被大家推崇。

  我们都是好人,我们天生善良,我们都是君子,读书什么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之下,儒家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天下文人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们向上绑架帝王,用他们的思想,让帝王觉得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你才是一个好皇帝;向下洗脑全民,让天下的百姓觉得他们说的才是对的。

  他们自己坐在上中下三层,不断的为自己收割好处。

  所以到最后会出现东林党,满嘴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他们不纳税,他们侵吞国家的山河之利润,他们甚至走私。

  向海外、向草原,只要给钱,他们什么都卖,与他们嘴上喊的廉耻一点关系都没有。

  通过剥削老百姓、侵吞田地、不交赋税,他们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然后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为本身就是不讲法律形成的资本,在壮大之后更加的无视法律。他们看不到大明朝,他们也看不到这个国家,更看不到底下生活困顿的百姓。

  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困顿的百姓只是他们盘剥的对象。

  在手中握有了兵马和权力之后,朱厚照就要对思想界动手了。

  如果大明朝还按照现在的这个思想运转下去,即便自己搞出来的这些东西,在自己死了之后迟早也会衰败下去,因为人们的思想就不对。

  思想的问题不解决,那么制度就永远跟不上,自己定下的制度最终也会被废止。

  到了那个时候,一切还会走回到原来的路上去,所以一定要动思想。

  朱厚照把王守仁找来,问的就是这个目的。

  如果他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那么自己也不会去说什么。

  以后就把他当成自己手下的一个能臣,在军方给他安排一个位置,不让他成为思想界的领袖。如此一来也就比较合适了,也算是全了君臣之义。

  如果他的想法和自己的一样,那么自己放开手让他去做。

  现在他吹捧的是荀子,正好和自己想的一样,同时也可以把很多自己的想法塞进去。

  后世的思想很多在荀子的思想之中都能够找到脉络和痕迹。只要能够把这件事情推动起来,那么事情就好办很多了。

  至于王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