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6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器监丞贺铸从山阳钢铁厂出来,天色已经颇晚。

  钢铁厂院墙外,道路两旁有专人正将道边的“路灯”一一点亮。

  据说这些路灯可是比杭州苏通判在全国首倡的“路灯”更好的夜间照明用品。这路灯的灯烛明亮,外面还有一个完全透明的玻璃罩,令里面的灯芯完全不惧风吹雨打。在山阳镇外这等人烟不密的地方,晚间行路也完全不用担心黑灯瞎火。

  “贺官人,您是坐车还是骑马?”

  见到贺铸终于“下班”,贺家的伴当赶紧迎上来询问。

  贺铸望望天色,笑道“当然还是坐车舒服。”

  “好嘞!小人让那边的长途班车略等您一下。”

  说毕那伴当就跑开了。

  贺铸在他身后,摆出官人该有的架子,慢慢往车站那边溜达。

  他心中在想自从好友明远顶住压力,修建出这样一条“山阳—汴京公路”之后,全京城都亲眼见证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二月里,若是在以前,正是天气乍暖,道路翻浆的时候。若是有载重的车辆驶过,牲口费力那是不必说,车辙过处,就是一条半尺深的印子,里面涌出泥浆。

  如果再赶上下雨,这道路面上坑坑洼洼的更是容易积水。到时那水塘积起一塘的蝌蚪都不出奇。“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北方道路上也能见的风景。

  这一切人们都习惯了。

  但是“山阳汴京公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早春里出行的认知。所有那些阻碍交通的问题,在这条“高等级公路”上都没有出现。

  这里的路面依旧坚实、平整,车马奔行迅速而有序。

  不少货主明明可以从汴河上将货物运进汴京的,但到了山阳镇也宁可弃船上岸,租货运马车,把货物通过公路运到汴京城中去。

  这条道路不仅承办货物运输,还跑长途客运——有了这条公路之后,从山阳到汴京之间就是最快最便捷的。

  山阳镇上谁家要是嫁了女儿到京城中,可以上午出门,中午到娘家吃个饭,晚上再回到自己家里——轻轻松松,时间一点儿都不赶。

  现在贺铸打算去乘坐的“班车”就是这样,定时定点往汴京去。

  而这时的这一班,是待遇比较好的车次,一车厢只载六个人。而且出发的时间较晚,车厢未必能坐满。

  如此贺铸可以不必自己骑马,而是舒舒服服地一路坐回汴京去,养足精神到家,刚好可以陪妻子去朱家桥瓦子看那里排演的新杂剧。

  贺铸是军器监中实心实意办事的一名“实干型”官员,他不清楚朝堂上的事,因此也不知道如今王安石又将“汴京扬州公路”的修筑提上了议事日程。

  “山阳汴京公路”修成之后,每月的交通往来数据,由此通过的车次、货物运输总量、乘客搭乘人数,所缴纳的费用,收入多少、维护支出多少,全都清楚地列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