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九章又遇一坑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尼采

  海伦娜终于通过火炮家族化设计填上了德国火炮设计师们的脑坑,这本应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此时的海伦娜内心却毫无波动,这些年来的经历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了海伦娜,那就是你每次帮德国人填上一个脑坑,前面总会有一个更大的坑等着你。

  现在的海伦娜就面对着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1927年,现在海伦娜已经到了不得不为未来德国的战车动力做规划的时候了。

  德国设计师在战车动力上的脑坑估计是第三帝国所有武器设计脑坑中危害最大的一个,结合上个位面的历史,海伦娜认为,如果把第三帝国的武器设计师全部枪毙,可能会有少数冤枉的,但如果把迈巴赫的战车发动机设计师全部枪毙,估计一个冤枉的都没有。

  ……

  很多人喜欢争论二战时期的战斗车辆到底用汽油机好还是柴油机好这个问题,虽然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柴油机最终成为了战车的主流动力。但放到二战时期,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战车上的角逐还处于难分高下的状态。虽然柴油机扭矩大,油耗低、不易起火的优势,但汽油机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的好处也不容忽视。

  所以在海伦娜看来,仅就性能而言,二战中的战车并不存在一定要用汽油机或者柴油机的问题。相比汽油机和柴油机本身的性能,各国自身的技术水平、资源状况、作战环境等反而是选择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上个位面的二战中,苏联和日本选择了柴油机,英国、美国和德国主要使用汽油机。各国的选择基本上都是依据各国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综合考虑的结果。

  上个位面的德国,曾经一度在战车动力用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的问题上举棋不定,不过最终德国还是选用了汽油机,这很大程度上和上个位面德国的煤炭液化工艺主要是更适合生产汽油的直接液化工艺有关。

  但是这个位面由于海伦娜提前拿出了“铁-氧化锌-氧化钾”催化剂,加上费歇尔和托罗普希这两位化工大神的夜以继日的专研,煤炭间接液化工艺的进步速度一日千里,相比煤炭直接液化工艺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由于煤炭间接合成法更适合生产高质量柴油,这让本来在犹豫的德国军方心中的天平最终倒向了柴油动力装置。

  对于德国车用内燃机选择柴油动力这一点,海伦娜并无异议。柴油机放在二战不敢说一定能压倒汽油机,但就综合性能看也是个不坏的选择。海伦娜现在更加关心的是未来德国的车用柴油机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

  一提到上个位面二战中经典的车用柴油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苏联T-*********—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