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不见其损,_瞎眼五年,大明成日不落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话一出口,奉天殿所有人都不由得有些窒息。

  朱元璋心血来潮非要去建州犁庭扫穴比起这场即将持续五百年的灾荒显然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李善长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元璋问道

  “位,天下当真要大灾五百载?这,这……”

  李善长都不由得有些语无伦次了起来,饶是这么多年来主政大明,李善长也没听说过哪个地方能持续五百年的灾荒。

  大明本就是以农立国,连续五百年的降温对一个农业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就在这个时候。

  刘伯温带着几个弘文馆的学士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奉天殿中。

  李善长此时也顾不得跟刘伯温的不和,见到刘伯温旋即便问道

  “伯温,陛下所说五百年之灾荒,可是真的?”

  刘伯温的脸倒也没什么意外,只是微微颔首道

  “韩国公莫慌,此事说来话长。”

  说罢,刘伯温便看向了朱元璋高声道

  “臣,刘基已调来自神功元年武后时期至洪武元年多郡地方志。”

  “如何?”

  “禀陛下,似乎,似乎确有此事。”

  说罢,刘基深吸了一口气望着朱元璋继续说道。

  “臣奉命赴弘文馆查阅,前唐玄宗继位之前,长安共计约有十九年终年无雪。”

  “在文献之中,臣还找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朱元璋急得脑门的汗都冒出来了。

  “刘先生啊,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是,臣发现,当年蜀中便盛产荔枝,更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传世,但是根据近年来我大明所奏,荔枝已退至岭南主产。”

  “不仅如此,当时的长安甚至都生产柑橘,另据《酉阳杂俎》记载,直至天宝年间,唐宫之中的柑橘尚能丰收,足以证明有唐一朝,确实气候远热于我大明。”

  唐代时之所以说岭南多瘴气,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温度实在是太高,其实当时长江沿岸的气候已然接近后世的岭南平均气温,至于当时的两广气候其实只稍稍低于后世现在赤道附近气候。

  “另外,臣还发现,自唐末始,天下气候,便已然开始逐渐转冷。”

  “而且臣发现,至宋太宗时,中原一带尚有大片竹林,但是随着天气转寒,至靖康之变前,宋廷已裁撤司竹监……”

  说到这里,李善长等人还是一头雾水。

  这些事情,他们都知道。

  但是你刘伯温现在拿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长叹了口气。

  “韩国公还没有看明白吗?自唐代开元二十九年初降,而后至五代又降,至靖康时再降!”

  而这每一次的快速降温,分别都代表着安史之乱、五代十国、靖康之变。

  每一次降温,都代表着一次天下大乱!

  话音刚落,李善长的脸色顷刻之间便变得惨白。

  而在查阅的过程中最让刘伯温震惊的也正是如此

  请收藏:https://m.m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